近日,北京工業(yè)大學舉行第十四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國家海外優(yōu)秀青年人才項目獲得者張偉榮博導當選為該校第十四屆工會委員會委員。這是進入首都高校工會領導機構的又一位知名學者。
記者在首都高校走訪時發(fā)現(xiàn),近幾年,隨著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的貫徹落實,首都高校工會領導機構吸引了越來越多知名專家學者加入。這些專家學者中,不乏兩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等,每一位都在學術界赫赫有名。
一個群團組織,為什么能吸引越來越多名教授欣然加入并任職?教職工如何評價工會里的學術“天團”?名教授給工會帶來了什么變化?
高校工會干部隊伍頻現(xiàn)教學名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道新教授擔任清華大學生物系工會主席;‘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范六民教授任北京大學工會兼職副主席、生命科學學院工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教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十三屆女工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彭木根任北京郵電大學工會委員和兼職副主席……”
細數(shù)首都高校里的這些職工“娘家人”,名師們的頭銜讓人不由嘖嘖稱嘆。據(jù)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首都高校里擔任兼職工會干部的高級知識分子如今越來越多,其中大部分為“十三五”以來新到工會任職。
這是隨著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的貫徹落實,近幾年北京市教育系統(tǒng)工會改革出現(xiàn)的新氣象。
突破工會“打球照相、吹拉彈唱”的傳統(tǒng)片面形象,北京教育系統(tǒng)以教職工為中心,精準滿足新形勢下教職工群體的需求,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吸納優(yōu)秀學者成為工會兼職干部。
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宋麗靜認為,吸納優(yōu)秀學者成為工會兼職干部,不僅能夠發(fā)揮榜樣效應,推動師德師風建設,而且能及時傳遞教學一線的呼聲,根據(jù)教職工的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名教授:“擔任工會干部給了我為大家做事的機會”
知名教授一般本職工作比較繁忙,是什么吸引了他們到工會任職?
“工會在推動校園民主建設、關心關愛教職工、促進和諧溫暖校園建設等方面能發(fā)揮重要作用?!?020年3月,蘇東林院士成為北京高校工會系統(tǒng)內(nèi)第一位女院士。她說,擔任工會干部給了她為大家扎實做事的機會。
“以前有人說工會只是把大家聚在一起搞一些小活動,作用有限。實際上,工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提升教職工素質(zhì)、促進教職工成長成才,可以為學院的長遠發(fā)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保障。”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工會主席吳聯(lián)生教授將此視為接受工會職務的重要考量。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清華大學馮鵬教授從2020年12月開始到校工會兼職。他說自己作為青年教師曾得到工會的關心幫助,所以也愿意加入工會工作者隊伍,為大家服務。
教職工點贊:“名教授讓工會服務更貼心”
青年教師石章智2019年報名參加學校青教賽。選什么題目?怎樣設計教學內(nèi)容?如何體現(xiàn)專業(yè)素養(yǎng)?初登賽場的他有些迷茫。
作為北京科技大學工會青年教師工作委員會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曹文斌教授向石章智和其他參賽選手伸出援手,指導他們從教學設計、時間把控、學生互動等多方面調(diào)整改進,還多次組織院內(nèi)外教師聽評課。
在名師指導下,石章智一舉奪得2019年北京高校第十一屆青教賽工科組一等獎。他認為,“名教授能針對青年教師的需求和特點‘對癥下藥’,有利于教師們的發(fā)展成長?!?/p>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李靜教授現(xiàn)任北京工業(yè)大學工會女教職工委員會主任。她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與職業(yè)發(fā)展,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包括為女教職工提供公益法律援助、建起校院兩級母嬰關愛室等,種種關愛措施讓教職工擁有家一般的歸屬感。
記者了解到,其他名教授也在各自的工會崗位上發(fā)揮所長,推動工會活動更貼近教職工的心。
高校工會:“現(xiàn)在每次活動都人氣爆棚”
2018年底,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工會新一屆委員會成立,主管副書記王輝、工會主席吳聯(lián)生均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以前的工會活動往往是由上至下開展,無法滿足某些職工的個性化需求。光華管理學院工會增加由下至上的活動開展方式,推出由職工當主角的“包工頭”項目,每名教職工可以提出一個活動方案,工會提供支持。這個項目大大提高了教職工參與的積極性,先后解決了信息化辦公、親子溝通等問題。
2007年就從事工會工作的光華管理學院工會副主席張潔感慨,現(xiàn)在工作壓力雖然大了,但是看到每次活動人氣爆棚,一切辛苦都值了。
名教授的兼職,提升了工會的服務質(zhì)量,提高了工會的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這是記者在首都高校走訪時的普遍感受。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李文釗教授認為,越來越多的高級知識分子到工會兼職,以及教職工對工會的認可度的提高,是黨推進群團改革在工會領域取得實際成效的體現(xiàn),是工會作為群眾組織本色和底色的回歸。
關注我們